站在AGI拐点,重新想象老年生活 |
2024-01-17 21:29:56 浏览次数:13 次 |
|
|
AI适老化,是脑极体自成立以来,就非常关注的话题。我们曾经报道过许多国内外的AI养老技术与趋势,也曾跟随百度、阿里、腾讯等科技企业实地探访过AI产品落地养老院、居家养老社区案例。
一路见证AI适老化的进展,我们强烈地感受到,大语言模型、通用人工智能在2023狂奔这一年,AI适老化也迎来了剧烈的变化。
科技在变,在奥特曼最新的演讲中,他建议应该以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为前提,进行创业和技术开发,暗示我们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实现通用人工智能。
女作家 老年人
图源备注:图片由AI生成,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
人也在变,80、90后等“数字一代”开始步入中年,筹划老年生活,60、70后等“黄金一代”逐渐退休,对于发挥余热、享受生活、数字消费等都有强烈需求。
以AGI为前提,以人为目的,此时此刻,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AI养老,审视科技适老化。
让过去的过去
传统AI如何做适老化
所有过往,皆是序章。
脑极体从2017年开始,持续报道AI适老化的进展,当时,智慧养老就已经作为智慧城市、政务治理水平提升的一种普遍选项,而陆续落地了。也是在2017年,工信部、民政部、卫健委等联合印发了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17—2020年)》,明确了智慧健康养老的定义。
回望当时的AI适老化,主要有几个特点:
1.政府主导,助老是核心。AI产品在老年群体中的落地,大多具有福利性、普惠性,对于政府来说,社区照顾辖区内的老人、养老院的照护服务等,都属于福利性投入。对于科技企业来说,适老化项目也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、公益类项目,核心都是“智慧助老”,减少老年照护带来的压力和负担。
2. 物联网+大数据为主,AI应用有限。2017及以前的智慧养老方案,核心技术是物联网+大数据,通过视频终端、电器、感应监测设备等,对居家养老、空巢独居老人等进行看护。而当时真正能规模化落地应用的AI产品,主打一个“陪伴”,以智能音箱为主,通过跟老人聊天来减少孤独感,调度一些简单的家电设备。
我们曾访问的一家北京养老院,所打造的“智联网养老样板间”,就是通过智能音箱,实现语音关灯、打开空调电风扇等操作,免去老人动手操控的麻烦。
至于一些更复杂的具身智能产品,比如可以将老人抱起来的“机器熊”看护助手,为老人穿衣服的机器人,说实话受限于技术可靠性和成本,当时还属于“黑科技”的范畴,并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普及。
可以说,当时的AI适老化,无论是政府和企业等实干者,还是我们这类报道者、观察者,都属于“小众”。毕竟,当时无论是需求侧或供给侧,都缺乏条件。老年群体还没那么多,对智能技术普遍认知不高,需求大量空白。而且,以传统机器学习、小模型为主的AI,能发挥价值的场景也比较有限。
那么,变化的拐点来了吗?
让该来的到来
AI适老化的升级
|
|
|
|
|
|